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、数目减少、胃黏膜变薄、黏膜基层增厚,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,或伴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一类慢性消化系统疾病。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、胀满、嗳气、食欲不振、消瘦、贫血等,无特异性,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。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、饮食习惯、免疫因素、胆汁反流、长期饮酒以及生活无节律等。正常的胃黏膜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影响下,逐渐从炎症发展至萎缩、肠上皮化生、异型增生、上皮内瘤变,最终演变成胃癌。其中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被称为胃癌前病变,有胃癌发生风险,有效干预胃癌前病变是阻断胃癌发生的关键途径。
慢性萎缩性胃炎归属于中医“胃脘痛”“痞满”等范畴,病因多与感受外邪、饮食伤胃、情志不畅、素体脾虚有关。国医大师李佃贵是河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、教授,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,创造性地提出了“浊毒理论”。“浊毒”有广义和狭义之分。广义的浊毒泛指一切对人体有害的不洁物质和不良情志,可分为“外浊毒”和“内浊毒”。“外浊毒”又分为“天之浊毒”和“地之浊毒”,“内浊毒”主要指“人之浊毒”,与现在自然环境、社会环境的恶化、工作压力的增大密切相关。狭义的浊毒即人之浊毒中的“身之浊毒”,它既是致病因素,又是病理产物,常由多种因素导致。
(资料图片)
李佃贵采用化浊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,疗效确切,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治疗方案。化浊解毒法可使浊化毒除,从而使气行血畅、积除郁解、湿消瘀散、热清毒解,恢复脾升胃降之特性;或从根本上截断浊毒生成,阻断湿、浊、痰、热、毒蕴结成浊毒之势。现整理李佃贵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验案二则,以飨同道。
医案一
曹某,女,30岁,2020年11月2日初诊。诉间断胃脘疼痛1年余,加重3个月。患者1年前因受凉后出现胃脘疼痛,于当地医院就诊,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药物治疗,症状时轻时重。3个月前因工作压力增大、饮食不规律而出现胃脘疼痛加重,2020年10月15日于安徽省立医院做电子胃镜检查,胃镜报告诊断结果提示幽门口炎、浅表性胃炎,病理结果提示(幽门口)符合增生性息肉伴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、部分腺体肠上皮化生。患者为求中医药治疗而来诊。刻下:胃脘隐痛,嗳气,纳差,矢气频,无烧心反酸,大便1~2日1次,质干,舌红苔黄腻,脉弦细。
诊断:西医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,中医诊断为胃脘痛(脾胃不和,浊毒内蕴型)。
治则:行气止痛,化浊解毒。
处方:茵陈15g,黄连12g,藿香12g,佩兰9g,百合15g,乌药12g,当归12g,川芎12g,白术12g,苍术12g,白芍30g,元胡15g,白芷15g,砂仁12g,豆蔻12g,川朴12g,枳实15g,三七粉6g(冲服)。14剂,日1剂,水煎取汁400mL,分早、晚2次温服。
2021年11月17日二诊:患者诉胃脘疼痛减轻,偶受凉或饮食不慎后胃脘隐痛,无嗳气,食欲好转,纳食增加,大便每日1~2次,质黏,寐欠安,舌红苔黄腻,脉弦细。
处方:茵陈15g,黄连12g,藿香12g,佩兰9g,百合15g,乌药12g,当归12g,川芎12g,白术12g,苍术12g,白芍30g,元胡15g,白芷15g,砂仁12g,豆蔻12g,柴胡12g,合欢花15g,丹参12g,三七6g(冲服)。30剂,煎服法同前。
2021年1月25日三诊:患者诉偶有胃脘隐痛,无其他不适症状,纳可,寐安,大便每日1次,舌红苔薄黄腻,脉弦细。
处方:藿香12g,佩兰9g,当归12g,川芎12g,白术12g,苍术12g,白芍30g,元胡15g,白芷15g,砂仁12g,豆蔻12g,柴胡12g,合欢花15g,丹参12g,三七6g(冲服)。30剂,日1剂,水煎取汁400mL,分早、晚2次温服。30剂,煎服法同前。
后随访该患者,反馈已无明显不适,复查电子胃镜结果提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、胃息肉,病理结果提示胃底腺息肉。
按 李佃贵治疗本病最显著的特点为醒脾健脾与芳香化浊之药合用。其用药喜运脾醒脾,不喜补脾。他认为“脾少真虚,多因湿困”,故临床上不喜用人参、党参等纯滋补之品,恐滋腻碍脾、中焦壅滞胀满而助病邪;常用健脾运脾之药,多苍术、白术合用,正如张志聪《本草崇原》云:“凡欲补脾,则用白术,凡欲运脾,则用苍术;欲补运相兼,则相兼而用。”方中藿香、佩兰合用,藿香清芳微温,善理中焦湿浊痰涎,乃醒脾快胃、振动清阳之妙品;佩兰也能宣化湿浊,二药相伍,香而不烈,温而不燥,醒脾快胃。砂仁辛温香窜,和胃醒脾,快气调中,通行结滞;豆蔻芳香气清,偏行上、中二焦之气滞,二药合用醒脾和中、宣通气机,可有效缓解胃胀、胃痛、纳呆等症状。
医案二
齐某某,男,52岁,2020年11月5日初诊。诉间断胃脘胀满1年余,加重2个月。患者1年余前因饮食不慎后出现胃脘胀满,于当地医院就诊后,一直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和多潘立酮片等药物治疗,症状时轻时重。2个月前因饮食不慎胃脘胀满加重,于2020年9月21日至邯郸市中心医院行电子胃镜检查,结果提示胃角炎症、慢性萎缩性胃炎,病理结果提示(胃角)黏膜组织水肿伴慢性萎缩性胃炎,部分腺体增生、肠化。其父亲患有贲门癌。患者为求中药治疗而来诊。刻下:胃脘胀满,进食后加重,烧心、反酸,晨起口干,心烦易怒,纳可,寐差,大便1每日2~3次,不成形,质黏,舌质暗红,苔黄厚腻,脉弦滑。
诊断:西医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,中医诊断为胃痞病(湿热中阻,浊毒内蕴型)。
治则:清热祛湿,化浊解毒。
处方:茵陈12g,黄连12g,全蝎9g,蜈蚣6g,土鳖虫9g,百合15g,乌药12g,当归12g,川芎12g,白术12g,白芍30g,元胡15g,白芷15g,砂仁12g,川朴12g,枳实12g,柴胡12g,郁金9g,广木香15g,苏梗12g,三七6g(冲服)。14剂,日1剂,水煎取汁400mL,分早、晚2次温服。
11月19日二诊:患者诉胃脘胀满减轻,晨起仍口干口苦,无烧心反酸,偶心烦,纳可,寐可,大便每日2次,成形,质黏,舌红苔薄黄腻,脉弦细。
处方:茵陈12g,黄连12g,全蝎9g,蜈蚣6g,土鳖虫9g,百合15g,乌药12g,当归12g,川芎12g,白术12g,白芍30g,苏梗15g,青皮15g,香附15g,柴胡12g,砂仁12g,川朴12g,枳实12g,苏梗12g,广木香15g,三七粉6g(冲服)。30剂,煎服法同前。
12月16日三诊:患者诉胃脘胀满不明显,纳可,寐可,大便每日1~2次,成形,质黏,小便调,舌红苔薄腻,脉弦细。
处方:茵陈12g,黄连12g,全蝎9g,蜈蚣6g,土鳖虫9g,百合15g,乌药12g,当归12g,川芎12g,白术12g,白芍30g,砂仁12g,川朴12g,枳实12g,郁金12g,苏梗12g,广木香15g,炒莱菔子15g,三七粉6g(冲服)。30剂,煎服法同前。
后随访该患者,反馈无明显症状,复查电子胃镜结果提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。
按 李佃贵根据患者病史、症状、体征以及舌脉,辨证为湿热中阻、浊毒内蕴证。其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及对浊毒的潜心研究,临证擅用苦寒和虫类药合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。苦寒之药常用茵陈、黄连相伍。黄连苦寒,清热燥湿、泻火解毒,长于清胃肠之湿热,《本草经疏》云:“黄连禀天地清寒之气以生,故气味苦寒而无毒……涤除肠、胃、脾三家之湿热也。”茵陈苦辛、微寒,长于清利湿热。临床经验证明,茵陈、黄连合用对脾胃湿热、浊毒内蕴者疗效确切,且从胃镜观察来看,二药合用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,内镜下见黏膜充血、红肿、糜烂、溃疡等患者,可使损伤的黏膜逐渐得到修复。对于中重度肠上皮化生、舌质暗红苔黄腻者,李佃贵多使用全蝎、蜈蚣等虫类药。虫类药在抗肿瘤、肠上皮化生方面有扶正培元固本、活血祛瘀化痰、以毒攻毒散结、入络攻坚化积以及预防复发、转移等作用。张锡纯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言其“走窜之力最速,内而脏腑,外而经络,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。性有微毒,而转善解毒,凡一切痈疮诸毒皆能消之”。李佃贵经过多年临床实践也验证,两药相须为用,对消化系统肿瘤及胃癌前病变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。(姜冲 王绍坡 李佃贵国医大师工作室)
(注: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。)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南方游戏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21 联系邮箱:855 729 8@qq.com